专题专栏

1672   2023-10-09

清风 | 心存四知以慎独

  《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杨震到山东赴任,途经巨野昌邑时,以前曾得到过杨震推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由此,杨震“四知却金”,成为了慎独的典范。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查看详情
1463   2023-09-25

清风丨公烛无私光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一个只顾眼前小利的人,就不能成就大的功业;一个心中存有私念的人,则不能为公众谋事。在山西平遥古县署挂有一副楹联:“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意思是说,做官要讲原则、守规矩,不能因为一时的私心杂念和小恩小惠就忘了公道和大体,必须时刻心存公道、祛除私情。是谓,...
查看详情
1495   2023-09-11

清风 | 人生逐梦须学竹

      竹,“四君子”之一,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寓意正直、高洁、谦逊、坚韧、顽强。世人多爱竹,曾留下“何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诸多名言佳句。寓物于理,做人做事不妨学学竹。   学竹之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毛竹...
查看详情
1448   2023-08-25

清风 | 欲之有节真境界

有副对联写得好: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对联文字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人生在世,撇开一些功名利禄的纷扰,自然就不会苦累;方寸之间,按捺住内心的贪念欲望,即可留得住清名。 为人者皆有欲望,这点毋庸讳言,但须分清合理之欲与非分之欲。合理之欲,如求知欲、成长欲、事业欲等,是人生进取之基、成功之梯、...
查看详情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必然会受其影响,与之同化。   “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这是朱熹家训《与长子受之》中的一句话,意在告诫后代:对交往的朋友,尤其要谨慎选择。关于这一点,曾国藩家...
查看详情
1535   2023-08-09

清风|厚德载物

     《周易》里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宽厚和顺而能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接物度量都应像大地一样,能够承载任何东西。换言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载育方物、生长万物。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追求“厚德”的君子人...
查看详情
      明代学者方孝孺写有《指喻》一文,文章引人深思。浦阳人郑仲辨,身体很好。一日,左手之拇指有疹,隆起而粟。郑仲辨示于人,众人大笑,以为不足患。后三日,指聚而如钱,他又示人,笑者如初。后来,拇之大盈握。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
查看详情
   对待他人之过,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国至两晋时期的羊祛在《诫子书》中谈道:“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羊祛坚持守正不曲,他希望儿子不传不可靠的说法,不听诽谤之言,听到别人的过失,耳可听嘴却不可说,仔细思考后再行动。&n...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