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1902   2024-07-15

清风丨人至官位要缚心

北宋苏辙曾讲,“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意思是心思端正才能心境平和、头脑清醒,有利之事来临就必然能意识到,有害之事临头也必然能觉察到。苏辙以此规劝为政者要约束内心、管住欲望。古语有云:“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为政者手握权力资源,时常会受到诱惑,就如同马走在悬崖边一样,缺少了束缚就容易坠入悬崖、身败...
查看详情
811   2024-07-02

清风丨君子慎其独

慎独是一个常谈常新、常悟常新、常行常新的话题。 慎独,是先贤倡导的一种重要的修身方法,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一种修养境界。《礼记•中庸》开卷第一章就论及慎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大学》解释为“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指的是人独处时,在无人监督的境况下,也能严于律己,恪守道...
查看详情
范仲淹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写道:“凡见利处,便须思患。”意思是说,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要多想想有没有什么隐患。这是对利与患的辩证认识,也是面对诱惑持有的警惕之心。天上不会掉馅饼。当馅饼不期而至时,往往背后隐藏着陷阱。见利而忘患,多是侥幸使然。克服侥幸心理,应当有忧患意识,时刻绷紧“利害相伴”这根弦,既观其表又思...
查看详情
古训有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短短八个字,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与智慧,告诫人们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应坚守正道,秉持诚实无欺、行为端正的良善和原则。人生既有鲜花盛开的坦途,也有充满诱惑的歧路。歧路往往看似捷径,实则布满陷阱。“执之失度,必入邪路。”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诱惑,尤需保持“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
查看详情
人生当有“三足”意识:名利面前要“知足”,修身养德要“知不足”,立业做事要“不知足”。“三足”一同发力,才能行稳致远。名利面前,知足者常乐。《菜根谭》中讲:“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知足是安乐之源。正如明代罗洪先《醒世诗》所言:“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真正的快乐,正是常知足、少计较。知足是幸福之本。...
查看详情
       君子之言,必见其行。诸葛亮《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能笃定守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以淡泊心明志。淡泊是指一个人看淡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
查看详情
东晋谢安镇守广陵期间,发现甘棠西北为湖,地势西高东低,旱涝频繁交替,庄稼连年歉收,百姓苦不堪言,便组织人手在湖上筑起拦水大堤灌溉农田,“随时蓄泄,岁用丰稔”。一段时间后,远近渔农聚集甘棠,生产作业,遂成繁荣集镇。《晋书》评价谢安此功曰:“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埋头做打基础、利长远...
查看详情
1014   2024-01-15

清风丨在独知处用力

《传习录》中载“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大意是说,如果克己省察不是在独知处做,只是在大家都能见到的地方做表面功夫,做给别人看,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虚伪之举,这样的人见到真正有德的人,就会隐藏起自己的行为来。慎独者,既慎在独处时,也慎在独知处。所谓“独知处”,是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