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君子之言,必见其行。诸葛亮《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能笃定守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以淡泊心明志。淡泊是指一个人看淡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
查看详情
东晋谢安镇守广陵期间,发现甘棠西北为湖,地势西高东低,旱涝频繁交替,庄稼连年歉收,百姓苦不堪言,便组织人手在湖上筑起拦水大堤灌溉农田,“随时蓄泄,岁用丰稔”。一段时间后,远近渔农聚集甘棠,生产作业,遂成繁荣集镇。《晋书》评价谢安此功曰:“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埋头做打基础、利长远...
查看详情
1830   2024-01-15

清风丨在独知处用力

《传习录》中载“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大意是说,如果克己省察不是在独知处做,只是在大家都能见到的地方做表面功夫,做给别人看,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虚伪之举,这样的人见到真正有德的人,就会隐藏起自己的行为来。慎独者,既慎在独处时,也慎在独知处。所谓“独知处”,是指...
查看详情
1512   2024-01-08

清风丨以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非常强调自觉和自律,非常重视正心修身,如《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       严于修身,就要认清...
查看详情
木料若成材、金属若成器,都离不开外力的作用。《荀子·劝学》有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大意是说,木材经墨线比量后加工便可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被磨刀石磨过就会锋利。荀子以木与绳、金与砺为喻,说明个人或组织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接受规范、经受磨砺。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准绳”和“规矩”就是制定的...
查看详情
《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古今治道”。董仲舒对答曰:“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意为在许多小事上努力,才能成就大事业;在诸项小节上谨慎,方可德行显耀。这也启示我们,无论治学还是为政,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注重从每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做起,勿厌其“微”,莫嫌其“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一个人...
查看详情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荀子·大略》有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这句话意在表达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也就是说,要想不陷入困境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步入绝境...
查看详情
1585   2023-10-16

清风 | 持胜之道在忧惧

《吕氏春秋·慎大》篇写道:“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这段话警诫人们,只有常存忧患、戒惧之心,才能永葆昌盛和胜利。 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襄子派新稚穆子去攻打翟国,不多久就攻取了左人、中人两座城池。当时,赵襄子正在吃饭,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的脸上现出忧愁的神色。身边的人都感到很奇怪,...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