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助推国企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新《公司法》修订的基本情况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公司法》,新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此次新法修订是1993年《公司法》以来的第六次修订,新法删除了2018年《公司法》中的16个条文,新增和修改了228个条文,其中实质性修改112个条文,修改规模属历次公司法修改当中最大的一次。新法在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利保护,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公司设立与退出制度等方面均有重大变化并新增许多重要条款,尤其是将原法条中较多专门为国有 企业 “量身定制”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将对后续国 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产生较大影响。

二、新《公司法》优化公司治理五大措施

新《公司法》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有力地提升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这些措施不仅细化了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还强化了内外部的监督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新法着力于构建更为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权责边界,确保了权力的有效制衡和高效运转。这样的治理结构既防止了权力过度集中,也提升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优化决策程序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新《公司法》对决策程序进行了精细化设计。通过规定明确的议事规则和表决程序,确保了决策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加强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法强调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财务报告等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漏洞,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为了增强董事会决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新《公司法》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以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监督,有效制衡了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五)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新法详细规定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这不仅包括日常的经营管理职责,还涉及对公司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通过明确职责,新法促进了公司各层级之间的协调和制衡,保障了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三、新《公司法》对国企改革进程的影响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

新《公司法》在推进国企改革中,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对国有企业政治导向的坚守,更确保了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组织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嵌入,为公司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规范国家出资公司的设立、运营和监管

新法对国家出资公司的设立、运营和监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更好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企改革

新《公司法》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国有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这种治理结构的改进,为国企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改革的深化。

(四)新《公司法》对国有企业运营的深远影响

新《公司法》的实施,对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1)优化决策机制

新法推动了企业决策机制的优化,通过明确决策流程和责任主体,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新公司法通过明确决策流程和责任主体、引入现代化决策手段、优化国有独资公司的决策机制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内部合规管理等方式,推动了国有企业决策机制的优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2)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透明度,还提升了企业的公信力,使得投资者和公众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3)加强监管和约束

如前所述,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新法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违规风险。

(五)加强法律责任追究促进国企依法经营

新《公司法》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从而促进了国有企业依法经营,保障了市场秩序的稳定。例如,在责任主体的明确和强化方面,新公司法明确了各个决策参与者的责任主体,即党委会议、董事会、监事会和董事长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这种责任主体的明确化,强化了各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供稿 | 审计法务部 王俊珂

编辑 |李庆舒

审核 |郭健辉 邹锋